2011年2月4日 星期五

治療咳嗽的方法,與汽車工業的停擺 - 回應李佳玟副教授『欠缺反省的正義觀』

成功大學法律系李佳玟副教授,於2月2日的中國時報發表『欠缺反省的正義觀』一文,以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民調發現逾七成受訪者對檢察官與法官辦案抱持質疑態度,不贊成廢除死刑者逼近九成。認為台灣民眾對於台灣司法有『選擇性的信賴』:

『可以懷疑的是,是不是誤判風險一直是由社會底層的人承擔,因而這個社會才會這麼容易地把誤判當作「可容許風險」?誤判之所以被容許,是否認為這樣的風險永遠不會落在循規蹈矩者之自己的身上?多數人不信任法官,卻又堅持死刑具有正當性,是不是從來沒有意識到,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其實顯現出一種欠缺反省的正義觀?』

李佳玟副教授『欠缺反省的正義觀』原文連結

(請點選連結,閱讀原文之後,再繼續閱讀)

2011年2月2日 星期三

從拆牌樓開始說起 - 回應張娟芬小姐『誰是冤案的共犯』

在本文開頭之前,先跟各位推薦一本書:大陸作家王軍的『城記』。

很多人在教科書上都讀過,北京是中國歷史上歷經元、明、清三代的文化古都,不過近五十年來由於政治狂熱、經濟發展、工業污染及近幾年的現代化建築,正如同寄生蟲般,由內而外蛀蝕這個古都的一切。

『城記』這本書記載的,就是北京城在五十年內,冰消瓦解的過程。

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拆牌樓的過程。

北海道和足球 - 回應楊照先生『在國家殺下一個人之前』

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楊照先生,於1月30日的聯合報發表『在國家殺下一個人之前』一文,以歐洲中世紀時企圖以死刑遏止犯罪,犯罪率卻居高不下;在廢除死刑之後,犯罪率也未見升高的例子,做為呼籲廢除死刑的張本:

『雖然經過了兩百多年,這段歷史從來沒有真正離開歐洲人的記憶。他們記得:死刑是國家主觀、任意權力的代表,國家可以殺人,往往國家也就能做更多侵犯人民、社會權利的事。他們記得:死刑只是貪圖方便的粗糙解決手段,卻同時會帶來許多正義上的後遺症。兩百多年來,帶著這樣的記憶,歐洲國家陸續廢除了死刑,找出了許多替代死刑的方式,基本上,廢除死刑的歐洲國家並沒有因此變得罪犯橫行、混亂不堪。』

楊照先生『在國家殺下一個人之前』原文連結

(請先點選連結,閱讀原文後,再繼續閱讀)